体制内很多人干工作很辛苦,一年到头埋头苦干,得到了不少肯定和好评,也拿了不少先进,但是每次到了提拔晋升的时候就没有了他们的身影,这让他们很是苦恼。屡战屡败后选择躺平,选择怨天尤人,但是当你在提拔晋升不顺时,有没有真正思考过体制内提拔晋升的真正的规律和逻辑是什么呢?

其实,体制内的提拔晋升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作为体制内的人,我们应该积极适应这些规律,而不是熟视无睹,只会埋头苦干,不懂抬头看路。你应该真正停下来,认真思考一制内提拔晋升的真正的规律和逻辑是什么。

其实,体制内说白了也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场所,一切事务都以权力和利益为中心,这是职场的本质逻辑,不管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应该都是适用的。

只要是人就存在趋利性,只有当下属满足了领导的各种利益需求,或者使领导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领导才会提拔下属。这才是体制内提拔晋升的真正逻辑。

有的人给领导送这个送那个,这是为领导贡献了物质价值;有的人唯领导马首是瞻说往东绝不往西,这是为领导贡献了忠诚价值;也有的人情商高嘴甜会说话,把领导哄得高高兴兴的,这是为领导贡献了情绪价值;更有的人一天到晚研究领导,鞍前马后,帮助领导解决私事,这是为领导贡献了省心便捷的服务价值;当然,也有的人打通上层打招呼,这是为领导贡献了上层关系价值。

也就是说,不管是哪种情况,只有为领导贡献价值,才有可能获得提拔晋升,而且贡献的价值越大,提拔晋升的速度就越快。

话说回来,即便是以干工作为标准,那些工作特别出色,给单位做出突出贡献的,贡献的价值更大,也还是符合这个逻辑。所以,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真正看透体制内的提拔晋升之道。

举一个自己的例子:2002年我从乡镇借调到县委组织部帮助工作,先是在干部科跟着整理科级干部档案(当时组织系统还没有设立干部信息中心,档案由干部科管理),在整理档案工作中,我就想是不是可以将纸质的档案,录入电脑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数字化还是后来的名词),我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在联想和浪潮工作的师兄,共同给县委组织部开发了一套干部信息录入系统,现在看来那是非常粗糙简陋的,并且需要人力来将主要信息录入。但在当时电脑还不算普及的情况下,算是组织工作的一大创新。中组部省委组织部都介绍了我们干部档案信息化的经验,并在我们省推广。一时间让我们县领导,特别是组织部领导风光无限,经常接待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和兄弟地市来学习交流。我也得以顺利从乡镇调入县委组织部。

当时我就明白,像我这种没有背景、没有经济实力的选调生要想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地晋升提拔,必须有能够拿出手让领导露脸的本事。也就是我给领导提供了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回馈给我调入和随后的晋升。

另外,你会说我只会站在唯上的角度分析提拔晋升问题,可能有些不客观,但是如果我没有在组织系统工作十多年,没有经常参与干部提拔工作的考察,可能我会考虑再从其他方面给你找找提拔晋升的途径。但是现在的我做不到,因为我清楚地知道一个单位的领导对于下属提拔晋升的决定意义。一把手不推荐,党委党组不推荐,一把手推荐其他副职不推荐就是不和领导保持一致,也会在党委党组会前取得一致的,所以,我很难给你提供另外一条避开领导、避开一把手的提拔晋升之路。

原来基层还有很多职位拿出来进行公开选拔招考,你有没有发现近几年公开通过考试选拔某一层次领导干部越来越少了。因为实践证明了,许多公考的干部在基层不太灵,还打乱了原有单位的提拔晋升的秩序,弊端大于示范导向,所以就越来越少了。

所以在体制内的你,就认真分析一下自己到底能够给单位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哪方面的价值,然后就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应该会有好的结果。如果你什么价值都没有,那就坐等论资排辈吧,排职级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By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